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广安市综合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服务热线:0826-2321666
经准党建

联系我们

刘经理:0826-2321666

紫云台6#、9#、10#、12#、13#、17#、18#、20#、21#楼主体建筑沉降监测检测方案

作者: 点击数: [2016-09-13 00:00:00]

目录

第1章 检测方案编写依据

1.1工程概况

1.2检测设计原则

1.3相关要求

1.4检测方案编写依据及执行技术标准

第2章 检测内容

2.1检测目的

2.2检测对象

第3章 检测点的布置及保护

3.1 检测点布置

3.1.1 拟建建筑物竖向位移检测点布置

3.1.2 检测基准点布置

3.2 检测点保护措施

第4章 检测频率和报警值

4.1检测频率

4.2 沉降允许值

4.3 变形报警处理方案

第5章 检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5.1检测点垂直位移检测

5.2 基点联测

5.3选用仪器

第6章 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参加人员

6.1组织机构

6.2参加人员

第7章 信息反馈与检测成果

第8章 质量和及时性保证措施

8.1 组织机构

8.2 人员素质

8.3 仪器设备

8.4 规范标准

第1章 检测方案编写依据

  1.1工程概况

  紫云台项目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协兴园区岩头村四组,此次监测对象为紫云台6#、9#、10#、12#、13#、17#、18#、20#、21#楼工程。总建筑面积暂定54479.9㎡。其中6#、9#、10#、12#、13#、17#、18#楼工程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地上11层;20#、21#楼工程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地上18层。

  1.2监测设计原则

  监测的成败与检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布置情况直接相关。共5条基本原则:

  (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检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

  ①第一,系统采用可靠的仪器。

  ②第二,检测项目全面,测点布局合理。第三,应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2)多层次检测原则:多层次检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四点:

  A、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它检测项目,并具有交叉性。

  B、在检测方法上以仪器检测为主,并辅以现场巡视观察的方法。

  C、在检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

  D、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检测项目之间应相互印证、补充、校验,以利于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3)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等地段,其稳定的程度是不同的。稳定性差的地段应重点进行检测,以保证地面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安全。

  (4)方便实用原则: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5)经济合理原则: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以降低检测费用。

  1.3相关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在拟建建筑物四周设置沉降观测点,用以监测拟建建筑物的沉降,评价拟建建筑物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该建筑物的安全。在拟建建筑物四角、大转角等布置检测点,检测设备采用高精密测量仪。

  1.4检测方案编写依据及执行技术标准

  本检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有关设计施工图纸。

第2章 检测内容

  2.1检测目的

  通过对拟建建筑主体结构的沉降监测来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

  2.2检测对象

  根据本工程及周边建筑物情况,本工程主要检测对象为拟建建筑主体结构竖向位移监测。

第3章 检测点的布置及保护

  综前所述,检测点分别布设在检测对象上,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检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确定。

  3.1 检测点布置

  3.1.1 拟建建筑物竖向位移检测点布置

  沉降检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应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沉降检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3.1.2 检测基准点布置

  检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建筑外面道路上,工作基点布设在建筑四周,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本检测工程拟设置竖向位移检测基准点18个,编号为M1~M18。

  3.2 检测点保护措施

  由于施工干扰,检测点难免遭到破坏和隐蔽,解决方法是:经常巡视,发现检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中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检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检测点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检测点布置时采用检测点深埋法,保证检测点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在检测点周围用红漆喷涂醒目标志,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人为破坏检测点;

  3、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工作,若有检测点被破坏或遮挡,应在原点位或附近重新布置新的检测点。

第4章 检测频率和报警值

  4.1检测频率

  根据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5.5.5 .2)要求,民用高层建筑物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结合本项目的重要性,拟确定观测周期为建筑物每增加4层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后,每1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直到沉降稳定后停止观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若施工发生暂停,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停工及重新施工前进行沉降观测,停工期间每2个月观测一次。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4.2 沉降允许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该工程主楼沉降允许值为200mm。

  4.3 变形报警处理方案

  当检测值达到或超过监控报警值时,需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

  1)暂停对拟建建筑物施工,并快速查明检测值超过报警值的原因。

  2)针对拟建建筑物沉降量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抢险。

  3)特殊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具体处理。

第5章 检测方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5.1检测点垂直位移检测

  沉降检测采用水准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测量等级按二等水准要求,测量精度要求:检测点高差中误差≤0.3mm。

  5.2 基点联测

  采用水准闭合环测量方法,测量等级按二等水准要求。

  5.3选用仪器

  检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因此,对检测仪器之质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配备了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确保测量的精度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本项目使用仪器清单如下:

  使用仪器清单表

名称

型号

测定项目

数量

精度

水准仪

DSZ2+FS1

沉降

1

0.1mm

铟钢尺

/

沉降

2

/

第6章 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参加人员

  6.1组织机构

  本检测项目将设置管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岗位,并设立“检测管理组”和检测信息整理分析组。

  检测管理组负责检测工作进行日常安排,组织和协调管理。

  检测信息整理分析组负责整个检测数据汇总分析处理工作。

  6.2参加人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业

从业年限

现在项目中担任的工作

1

刘铭

42

高级工程师

土木工程

23

报告审批/技术负责人

2

邓银光

34

中级工程师

工业与民用建筑

13

数据分析

3

唐天柱

31

助理工程师

工程管理

7

测量员

4

陈勤勤

27

助理工程师

工程管理

9

测量员

5

杨建辉

26

助理工程师

建筑工程技术

3

测量员

6

董呈春

23

/

土木工程

1

测量员

第7章 信息反馈与检测成果

  每次检测工作结束后,均需提供检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检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提交资料包括各观测值成果表、观测值与施工进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说明围护结构和建筑物等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检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主体沉降检测技术总结报告。

第8章 质量和及时性保证措施

  为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及时准确地为有关方面提供检测数据与信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检测技术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检测工作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执行采纳技术标准规范的有效性以及检测工作的后勤保障五个方面来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8.1 组织机构

  在本检测项目将设置技术负责和数据分析岗位。

  技术负责人对全面的技术问题负责,数据分析人员对涉及检测工作质量的人员,仪器设备,技术标准等问题负责。

  8.2 人员素质

  组织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一批检测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检测工作。

  8.3 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计划投入各种先进的设备,完全能满足各测试项目的要求,如: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

  8.4 规范标准

  除按设计文件要求及业主代表的书面文件外,本次检测工作中涉到的技术规范标准将是国家现行标准,质量负责人将随时检查技术规范的更新情况。

下一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砖和砌块

上一篇:返回列表